2022年6月10日晚上7點,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英美文學專家、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敬慧應邀,為必贏官網師生做了題為“如何閱讀和理解英國經典小說——以互文性視域中的《魯濱遜漂流記》為例”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線上線下同時展開,由必贏71886網址登錄英語系主任徐莎副教授主持,劉樹森院長蒞臨指導。必贏官網部分教師、2020級和2021級英語筆譯及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部分本科生以及國內其他高校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必贏官網劉樹森院長對王敬慧教授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和熱烈歡迎。本次講座中,王教授首先從五個問題入手,從“How and when did you read the book – Robinson Crusoe?”, 到“In what language and what edition?”,再到“Did you like reading it? Why and why not?”引發(fā)了大家的思考并邀請了現(xiàn)場同學回答,根據回答王教授表示,同一文本,讀者注意到的地方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創(chuàng)造點,從而引出“互文”的特點之一:需要感受到骨子里。

隨后,王敬慧教授從自身海外教學經歷出發(fā),講述自己通過借用莎士比亞的“All The World’s A Stage”來幫助海外學生理解圓明園戲臺楹聯(lián)內容,進而形象的闡述了何為“互文”以及其作用:使表述更生動,更易于被理解接受,實現(xiàn)更好的溝通。
緊接著,王敬慧教授分別展現(xiàn)了《魯濱遜漂流記》的四部互文性文本,生動形象的向大家講述了由于客觀及主觀因素的不同所帶來的互文性的不同,并表示“互文性文本”實現(xiàn)了時和空的置換,提供了范式平臺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

最后,王敬慧教授聯(lián)系當下,結合后疫情時代,提出閱讀(在后疫情時代)給我們帶來什么,已經面對疫情造成的孤獨感和恐懼,我們該如何在閱讀中思考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王教授指出,通過閱讀經典,平靜浮躁,帶給大家新的眼光角度去看待時代,同時也給大家目前的生存狀態(tài)給予力量。

講座結束后,王敬慧教授還與師生進行了交流互動,詳細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隨后,徐莎博士分享了自己閱讀經典的經歷,對講座中所提出的“讀過往、思當下、想未來”的觀點表示高度贊同,同時也對王教授再次表示了感謝。

王敬慧教授的講座帶領大家進入了互文的領域,領略的“互文性文本”的魅力,并讓我們深刻理解到閱讀經典力量,令人受益匪淺。
供稿:李旻玥兒(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