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yǎng)目標
1、認真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備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優(yōu)良的學風,愿意為社會主義祖國建設作貢獻。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新動態(tài),能夠從事本專業(yè)的教學、科研、口筆譯等方面的工作的專業(yè)型人才。能用日語寫出有相當學術水平的論文。掌握一門第二外國語。能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具有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日本文學本方向以文學經典為先導,引導學生對各種流派和作家風格的深入研究,包括以時代劃分為主的縱向研究和橫向比較研究。
2、日語語言學本方向深入探討日語語法、句法和語尾結構等方面的學術問題。對音聲學、詞匯學作系統(tǒng)的解說和研究。
3、日本文化本方向以歷史脈絡為主線,深入研究日本各個歷史時期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和主流文化思潮,以及對當代影響。
4、日本社會本方向對當代日本社會的主要問題進行分類專項研究,深入探討其源流和發(fā)展趨勢,并對產生的社會后果進行量化分析與研究。
三、學制與在學年限
實行彈性學制,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4年,累計最長不超過5年。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數要求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學 時 |
學 分 |
開課 學期 |
考核方式 |
最低須修課程 門數及學分 |
備注 |
必 修 課 程 |
學位 公共 課 |
政治理 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1 |
考試或論文 |
所有課程均須 修讀(7學分) |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18 |
1 |
2 |
考試或論文 |
第二外 國語 |
英語綜合 |
72 |
2 |
1、2 |
考試 |
英語聽說 |
72 |
2 |
學位 基礎 課 |
日本文化史 |
36 |
2 |
1 |
考試或論文 |
所有課程均須 修讀(10分) |
|
日本文學史 |
36 |
2 |
1 |
考試或論文 |
日語語言學 |
36 |
2 |
1 |
考試或論文 |
中日比較文學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日語語法專題研究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學位 專業(yè) 課 |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所有課程均須修讀(6學分) |
|
日本歷史專題研究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日本文學思潮及流派研究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選 修 課 程 |
公共 選修 課 |
文獻檢索 |
18 |
1 |
每學期 |
考查或考試 |
不計學分 |
學生 自選 |
專業(yè) 選修 課 |
漢語語言 |
36 |
2 |
1 |
考試或論文 |
最低需修5門 課程(10學分) |
|
中日文化比較研究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日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
36 |
2 |
4 |
考試或論文 |
日本社會專題研究 |
36 |
2 |
3 |
考試或論文 |
日本古典文學作品賞析 |
36 |
2 |
3 |
考試或論文 |
日本近現代文學作品賞析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社會語言學 |
36 |
2 |
4 |
考試或論文 |
應用語言學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中日翻譯比較研究 |
36 |
2 |
3 |
考試或論文 |
國際關系學概論 |
36 |
2 |
2 |
考試或論文 |
地緣政治與中日關系 |
36 |
2 |
3 |
考試或論文 |
中日語言對比研究 |
36 |
2 |
4 |
考試或論文 |
補修 課程 |
由導師確定 |
|
|
|
|
不計學分 |
|
必 修 環(huán) 節(jié) |
實踐 |
社會實踐 |
5次 |
1 |
3 |
考查 |
不低于2學分 |
|
教學與管理實踐 |
36 |
1 |
3 |
考查 |
學術 活動 |
學術交流活動 |
36 |
1 |
3 |
考查 |
科研訓練 |
36 |
1 |
3 |
考查 |
所需修學分 |
不少于35學分 |
五、培養(yǎng)方式
碩士生應根據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結合本人特點,與指導教師共同制定個人培養(yǎng)計劃,一般在入學一個月內確定。個人培養(yǎng)計劃應對研究方向、課程學習(包括補修課程)、文獻閱讀及綜述、科學研究等做出計劃或規(guī)定。碩士生的培養(yǎng)實行以科研為導向的導師負責制,要根據自身實際,切實改進和加強研究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
1、重視碩士生思想政治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2、加強碩士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生除了加強專業(yè)實踐能力之外,還要求參加各種形式的實踐訓練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與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工作結合起來。
六、實踐和學術活動
實踐包括實驗課程、教學實踐、三助實踐、社會調查、承擔校內外的科研、設計、調研、咨詢、技術開發(fā)和服務等活動;學術活動包括作學術報告、參加學術報告、訪學、進修、講座以及各種專題的討論。一般應安排在第三學期末或第四學期初之前完成。
1、學術交流活動鼓勵碩士生積極參與各級研究生學術論壇、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前沿講座、學術報告等學
術活動。碩士生在學期間要求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不少于5次。
2、實踐訓練
科研訓練:碩士生至少參加1項科研項目,要求能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計1學分。社會實踐:選派碩士生到社會上從事實踐活動,鼓勵各學院建立相應的實踐培養(yǎng)基地,以增強碩士生的實踐能力為目的,各學科專業(yè)應制定具體可行的考核辦法,經審核達到要求者,可計1學分。對文獻閱讀研討課,要求碩士生通過查閱文獻來提高汲取學科前沿知識的能力,通過研討來鍛煉立論與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開闊學術視野、催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目標。具體要求按照學校相關管理規(guī)定執(zhí)行。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為考試或學期論文。第二外語為考試??荚嚭蛯W期論文評分均按百分制評定成績。
八、學位論文
1、碩士學位論文工作是重要的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碩士論文選題應當具有應用價值或理論意義,鼓勵選擇直接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課題。論文題目確定后,用于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
2、實行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制度,應安排在碩士生課程結束后即第四學期。碩士生在查閱文獻、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申請,在導師指導下就論文立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計劃及目標、實施技術路線、主要理論(技術)難點等方面提交報告,并按開題報告收集的專家反饋意見進行修改。
3、學位論文用日語寫作,允許有中文例句。按規(guī)定的體例要求行文規(guī)范、主題明確、論點清楚、論據充分。
4、學位論文評閱、答辯及學位授予程序和要求按照《必贏71886網址登錄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執(zhí)行。
九、教材和參考文獻
詳見www.grs.ynu.edu.cn